/










    視覺藝術的核心內容,除了美學的感受和感動之外,很重要的一部份在於觀看的方式。如何看、看見什麼,說起來似乎很簡單,真正能夠進入美的沉思者卻極為不易,或因為忙與盲也就輕輕地忽略它了。
    《圓.夢/2022》最初想要呈現的就是改變觀看的方式。一個初始的概念,紫荊藝廊還能有什麼兼具優質且不一樣的策展計畫。這一步我們花了一整年的時間,在風的流動和心的靜謐之間,圓滿了一個大家共同的美學夢想,仰望典範。
/





    相對於古希臘時期訂下的黃金比例,圓形的張力更強調穩定之外的運動感,同時還具有凝聚視覺焦點的吸引力。如果她旋轉,如果她們不確定地任意旋轉,那會是致命的吸引力嗎?仰望時,會看見哪一種作品與作品間的對話呢?
    給她們一對翅膀,飛翔吧~夢想。
/





    幾年下來,美展優秀作品累積了相當的數量,辦一場回顧展確實有一點太過,但總是存放在圖櫃或雲端線上,又少了藝術應該有的活潑與實驗性。值得一看再看的作品,數位輸出加上精準雷切的圓,用新的造形和不一樣的高度,試著在話說當年之餘,以重出江湖之姿再次定位2022的美學座標。
/





    溝通,藝術策展最重要的基本功。
    紫荊藝廊如何轉型為中正校園內的無牆美術館,著力最深的就是溝通,一次再一次的溝通,支持與反對在對話過程中了解問題,問題也就有了妥善的方法。美學思維圓滿平衡,藝術策展的工作,就只剩下將作品穩妥地掛上,雖然掛上作品還是很不簡單。
    感謝很多很多人,願意溝通,願意傾聽談論夢想的溝通,是每一位的你們和我們一起共同~圓.夢。
/




    一絲不苟是對作品的堅持,在不確定過程中摸索,無數反覆裡淬煉自我。追求完美也不僅僅是一個說法,而是在不完美裡找到接近完美的做法,是信念更是態度。
    54件作品,集合了54位創作者各自揮灑繽紛,曲調雖然相異,吟唱出來的旋律卻是同樣堅持,此刻當下的一絲不苟。藝術不該只是空話和高調,如果沒有不完美,怎見得到完美的存在。導演王家衛《一代宗師》裡說道: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同樣地,藝術除了見自己,更要見眾生。
/






    西斯汀教堂裡的創世紀壁畫,高度20多公尺,米開朗基羅教我們抬頭仰望,仰望的不只是信仰裡上帝的創造,還有大師留下的身影和風範。
    《圓.夢/2022》是仰望,是建構對話,是在共教大樓的角落一隅,在川流移動裡創造每一次可能的遇合,留下美的印記,發現新的看見。
/







    共勉 /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