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
-
圓夢,象徵著美學上的築夢踏實。紫荊美展一直以推廣美學為旨,如今已走到第十一屆,過去曾展出許多的歷屆優秀作品,都是課堂上富有才華、創意,優秀的同學們,費盡心思,全心全意創作而成。縱使時光流逝,它們仍舊是值得我們在美學上學習的對象,或可說是小小典範,甚或是標竿。
第十一屆的紫荊美展,這麼長的日子以來,也累積了不少優秀作品,可惜的是,它們僅有在創作完成後,當屆的美展中得以展出,供大家細細觀賞的機會僅有一次,美味的食物值得一再品嘗,美麗、優秀的作品亦是如此,值得一再欣賞,重新回味,並且從中汲取精華,期待能將其運用在未來的創作上,或僅僅是為自己的生活增添更多美學的元素,那也是不可或缺的儀式感。
因此,本次展覽利用實驗的模式,有別於以往紫荊藝廊的規劃,將歷屆優秀作品重新以數位的方式輸出,並裁切成圓形貼在木板上,並將他們懸吊在紫荊藝廊的橫樑上。透過氣流的改變,風吹過造成作品們自然的擺動,略微的旋轉,又因為圓形的樣貌,使整個空間有些許不確定感,就像美麗的風鈴們掛在一起、隨風搖擺;也可以將其想像成夜晚天上的串串繁星,抬頭仰望典範,懷抱著欣賞的心享受與它們的偶遇。
請試著移動腳步,改變你觀賞圓夢系列作品的位置,你將體會到驚喜伴隨著角度的轉換,時間的流逝,光影的變化,而帶給你豐富的視覺饗宴,期待你能夠在觀賞的過程中,體會到「偶遇典範的畫面感」,創造與美學典範的邂逅,進一步感受與典範們產生的共鳴!
-
A-Te 黃
紫荊美展迄今十一屆的經驗累積與傳承,全新的團隊也是全新的挑戰。夥伴們用長時間的投入,在展演的背後默默付出,協助創作者們展現瑰麗的藝術才華。做中學是我們的信念,學中做是團隊的日常,一點一滴凝聚能量,合作共勉,逐步體現一座無牆美術館的夢想。
陳彥蓁又到了忙忙碌碌的孟冬時節,第11屆美展——「藝游未盡」」如期而至,每年的美展都是無數心血的結晶,一點一滴皆是從無到有,是策展團隊的一次練習,是所有參展人的舞台,也是獻給所有喜愛藝術的人們的禮物,希望在這金風漸起之時,能與大家一同欣賞這場美的盛宴。
鄭翊婕
每年的紫荊美展都會有不同類型的作品展出,我們不僅是佈展,同時也能夠學習到很多策展的技巧,發現其實佈展的小細節很多,大到天氣,小到固定作品的環保土,每一環節都會影響作品的穩定度,因為有佈展的經驗,我現在去美術館或博物館也都會特別注意作品的展出方式,欣賞作品也更細膩了。
戴汶芳
在紫荊美展的每一幅畫,蘊含著大家的人生故事,每當佈展時,我都會用心對待每張作品,因為那是獨一無二的,同時也會了解每張畫所要表達的含意。對我而言,它是種鼓舞,也是種感動。希望每個經過紫荊藝廊的你,都能與我一起細細品味那藏在畫中的小故事,甚至會發現很多驚喜在裏頭呦!
謝昕宜
美展來到第十一屆,每屆都會帶給我不同的驚喜和感受。這次美展和以往不同的是,我第一次創作大幅的版畫,並且預計展出,從取景、發想、確定構圖、描繪、開始雕刻並印版,完整的過程讓我能夠更加的了解創作者會遇到的點滴,也使我更能夠深入欣賞美展中的所有作品,佩服作者的創意及呈現。紫荊美展的意義就是讓我們能夠體會生活中的美學,希望觀展者們得以與我相同,在欣賞並細細品味優秀作品時,和作者產生共鳴,而感到「藝游未盡」。
黃綵齡這是我第一次參加策展團隊,發現有很多平常觀賞展覽不會注意的細節,在佈展時都要非常小心,從裝框、綁線、安置吊環都有屬於他們的專屬流程,在吊畫時也必須隨時注意畫有沒有歪斜、畫與畫的間距是否一致都要非常注意,也幫助我培養出細心與耐心。能夠協助展出一系列美麗的畫作,讓更多的人能夠欣賞,讓我得到不少成就感。
吳家儀
通過籌備美展的過程,我看到了不一樣的東西。以前,我只是美展中的一個過客、觀眾,遠遠的站在畫框附近,只能觀望。如今,第一次以新的角色去接近,我碰到了畫框,見證了背後的辛勤和忙碌。雖然能力還需要慢慢地提升,但我成了策展的一員,也離心中的光更近了一些。
楊詠菁
加入美展團隊前經過一樓展覽時,總是抱著走馬看花的心態,雖然偶爾遇見喜歡的作品會停下腳步,但從來不曾注意這些作品更換的頻率,現在身為團隊的一員,更了解這些作品是如何一件一件被細心裱框、懸掛、固定,現在覺得策展也是藝術環環相扣的元素之一,更展現出了參展作品的美,同時便於欣賞。
林祐存
初秋的天氣微涼,校園的樹梢沐浴著陽光,鬱鬱蔥蔥,我非常喜歡走在共教迴廊中,佇足於紫荊美展展覽空間,品茗每幅畫作的巧思。此次美展中,很開心不再是看客,能夠參與展覽佈置,不論是展覽空間的清潔與策劃,畫作的挑選,抑或是畫作之間的間距、水平,皆需要謹慎與耐心的對待,感受到團隊對於畫作的珍視,對於美的堅持。我已迫不及待美展的開幕,由視覺聆聽美的響宴,藝遊未盡。
20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