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自由的鳥仔
林郁珊/2020「鳥仔餅」是溪口的傳統糕點,聯繫著溪口人的家鄉記憶與生活情感。鳥兒自由飛翔令人嚮往,生活卻常常讓我們感覺壓抑窒悶。而能夠追求自由其實也是種自由,幸好我們都還能自由地選擇追求自由。作品歌頌溪口的鳥仔餅,呈現鳥仔自由穿梭於空間,也紀錄創作期間追尋自由的心情。
Images 1 of 16
青草的故鄉
張婷韋/2021青草茶是嘉義縣溪口鄉妙崙社區的特色農產品之一,在庭院、廣場上不時可見日曬中的各式青草。青草茶中包含多種草本植物,如薄荷草、咸豐草、魚腥草等,是清涼解渴的日常飲品。本作以海報的形式,刻劃社區中自種、自栽、自製青草茶的樣貌風情。
Images 2 of 16
火烤玉米
陳美臻/2021圖中由最主要三個物件構成,分別是玉米株植、烤玉米、月亮與字樣。通常一株玉米為了養分供給,只會收成兩穗,所以特別表示以示珍貴,而火烤玉米本身,則散發著陣陣香氣,直達天際。在月下品味著香甜可口的烤玉米,更是人生一大樂事。
Images 3 of 16
生生
陳彥蓁/2021生生,不絕之辭。
上為古,下為今;
長生幼,幼又長。
周而復始,去而復來,不絕也。
Images 4 of 16
慈母手中「線」
鄭翊婕/2021麵線對我來說是家的味道,想到家,就會有種暖暖的感覺,於是我就想在畫面中呈現這種溫暖。溪口鄉麵線以手工拉製聞名,此時就讓人聯想到「慈母手中線」這句詩詞,拉製麵線的師傅和照顧孩兒的慈母都是同等的用心,所以我就用「線」來連結二者,以慈母手中線來表達師傅用心的以手工製作出的麵線,同時又能給人溫暖的感覺。
Images 5 of 16
溪口食趣/雙糕潤
王俊皓溪口鄉是一個多元文化相融合的村落,論及美食少不了雙糕潤
中華民族的傳統米食文化,與感恩土地養育的心是這幅作品的主軸,選用中式傳統紋樣彰顯吉祥,並將雙糕潤作為畫面主體,輔以稻米的豐穗,盼能展現生命的活力與飲食的美好。
Images 6 of 16
肉圓
鄭加妤/2021肉圓,簡單又扎實的口感,搭配特調的醬汁,其美味使人意猶未盡,只要是識貨的老饕,都會慕名而來,這就是小吃攤的魅力。
Images 7 of 16
老街與粽
李芳儒/2021粽子這個主題引發了我遙遠過去的記憶,我想我們對熱鬧的菜市場或老街都有一種想像,或者說一種熟悉的回憶。這個回憶在許多人的成長過程中都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而我從中擷取了一幅畫面作為創作的主體,其中機器人的出現則象徵未來,與象徵過去的老街強烈對比,交相輝映。
Images 8 of 16
溪口紫地瓜
葉育賢/2021地瓜是WHO票選出的十大最佳蔬菜之一,其中包含了豐富的膳食纖維、胡蘿蔔素…等等抗癌的營養素,除此之外更有養顏益壽、減肥瘦身的功效。而溪口出產的紫地瓜,更是其中的極品,每一顆地瓜都受到細心栽培,各個都香甜綿密,絕對是飲食的好選擇。
Images 9 of 16
豬血湯
石翊廷/2021主要想做出一種泡麵封面的感覺,如圖中央手捧豬血湯那個大圓,大圓的背景有山有海,則是想隱喻山珍海味。整體效仿了慕夏式的架構,但披上東方風格的紋樣。豬血湯用刻的不大容易呈現,所以還在畫面的四個角分解出食材補充辨識度。
Images 10 of 16
遇
石翊廷/2021在幽幽時光裡,不斷與一日風雨一日晴相遇,但有時僅僅是一盆小松,也能帶來片刻的不藥而癒。
Images 11 of 16
神祕
石翊廷/2020簾幕後藏著什麼?任何圖形都可能不具涵義。盛放的花瓣裡吐出一張臉看不出情緒,神祕是種不能被闡明的感覺。
Images 12 of 16
舞夜
石翊廷/2020半夜醒來,頭蓋好像開了,裡頭的東西盡情伸展出來,像緞帶一樣搖擺舞動。
Images 13 of 16
瑞士巧克力
蕭雅萱/2020 Images 14 of 16
雲月山
陳彥蓁/2020天蒼蒼,雲漫漫;
月無期,山有時。
Images 15 of 16
流放
石翊廷/2020國王被放逐到幽暗的森林,謎樣的生物、氤氳的樹身與飄浮的人形......──想營造某種恐怖童話的氛圍。
Images 16 of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