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
陳心怡/2021人從誕生開始便有創造的能力,人們發明、創作,將想像化為真實。神話傳說中,神依照自己的形象創造了人,在許久之後,人依照自己的形象創造了機器人。新事物不斷的誕生,未來會是個怎麼樣的世界?
Images 1 of 16
追憶的亞圖姆
陳冠妘/2022由於最近在回憶童年,決定畫出遊戲王中的法老王與他信賴的夥伴。在梵谷的星空下,站在石板前的亞圖姆正在思念與他一同冒險、克服萬難並取回他記憶的武藤遊戲。
Images 2 of 16
純真
彭姿華/2022作品中的靈感來源有慕夏的《百合的聖母》、克林姆的《吻》、馬奈的《吹笛少年》、梵谷《星夜》、草間彌生的《南瓜》、畢卡索的《宮女》、杜勒的簽名。這幅畫以兩位兒童為主角,在過往出現在畫作中少見除了聖嬰、天使之外的兒童,讓我不禁好奇起慕夏與馬奈所畫的這兩位兒童的身分,或許只是模特兒,但他們那純真的臉龐還是吸引我臨摹他們的神態。
Images 3 of 16
夜探盧浮宮
吳家儀/2022曾幻想參觀盧浮宮,卻沒身處其中的機會。在這裡呈現我的幻想:在夜深人靜、沒人的時候,盧浮宮裡的畫頓時活了!他們互相閒談、自由地穿梭於框中世界。畫家筆下的「小人物」相伴著聊天嬉鬧,如普羅旺斯的向日葵熱情地招待其他朋友。這是屬於畫的喧嘩和熱鬧!
Images 4 of 16
A Woman with a parasol lost in a mysterious night world.
前林蒼衣/2022我讓莫奈作品中出現的打陽傘的女人迷失在獨特世界觀的畫家們的世界中。因為我想表達一種異世界的氛圍,也讓自己迷失在可以自由表達的世界中,所以我利用很多藝術家的想法,並到處畫了各種圖案以及用了很多種顏色。
Images 5 of 16
時光
劉怡瑄/2022此作品採用了畢卡索的《夢》、愛德華《吶喊》、薩爾瓦多《記憶中的堅持》、梵谷《星夜》作為題材。表達時間過得如此快速,所發生的一切如夢一般。
Images 6 of 16
鏡夜
林沁柔/2021以線條細膩優美的綺思作為主體,搭配雄偉、壯闊的浮世繪海浪來形成對比。綺思身後的圓盤如同一面鏡子,而這幅畫又是以梵谷的《星夜》作為背景,因此將此作品命名為「鏡夜」。
Images 7 of 16
黑暗的倒影
潘維寧/2022窗邊睡著午覺的女人,是因為沒有戰爭的干擾才能睡得如此安穩,窗外的咖啡廳與湖邊景色也是如此。牆上掛的《格爾尼卡》,警示著我們現在的安寧是以前幾代人所犧牲換來的,可以的話,請不要輕易戰爭,讓我們可以好好地活在當下的美好。
Images 8 of 16
化作星月
陳彤語/2021將梵谷的星夜與葛飾北齋的神奈川衝浪裏結合,以星月的浪漫意象和月與潮汐的變化為主題,再加上慕夏的唯美構圖風格,希望能創作出一幅帶有神祕感的畫作。
Images 9 of 16
梵谷.日本熱
鄭冠禛/2021以梵谷《唐基老爹》為主要構想,將人物換成《羅林夫人》,將我最喜愛的梵谷與浮世繪大師們作連結,而且梵谷喜愛日本的浮世繪並畫了不少相關作品,其中《唐基老爹》最具代表。
Images 10 of 16
秘境‧謐靜
吳侑璇/2022將房間的落地窗打開,海風徐徐。三位打開心扉的女人相互依偎而眠。這個秘境,謐靜。
Images 11 of 16
穿越夢境
許閔智/2022主體是畢卡索的《夢》,我特別喜歡這幅畫,她還沒遭到許多切割,保有一點古典風格,且配色鮮明活潑。畫面上分割出不同區塊,像《夢》的女人在睡夢中穿越時空,遇見印象派、未來派、新造型主義、野獸派。
Images 12 of 16
最美的風景
李承璽/2021在此畫作中試著用印象手法的我重畫了兩次,原因大概自己太在意細節,但主題是強調「印象」,最後以自己的想像完成了,而在浮世繪中也收穫許多,但沒用黑線畫出海浪。畫裡選擇了我最喜歡的風景,河流與海,因為水使得生命存續。
Images 13 of 16
梅屋的星期天黃昏
隋媛/2021結合孟克《吶喊》中扭曲的天空、歌川廣重《龜戶梅屋鋪》裡挺拔的梅樹,以及秀拉《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中享受閒適午後的人們與動物。
Images 14 of 16
街邊的音樂家
彭伊霓/2022這幅作品講述街頭藝術家,他們有可能是帶著快樂給觀眾,聽歌時會覺得像在海邊(波浪元素),很自由、快樂。但也有可能吹著笛子,感到迷茫,因為這工作不穩定(夕陽元素),因此,命名為街邊的音樂家。
Images 15 of 16
貧富差距
林婉雯/2022同一個空間裡,卻像是在平行世界一樣,上半部分的鳥兒自由自在地飛翔,鳥的外型也是大眾所認知的模樣,而下半部分的鳥兒卻如同被禁錮般被迫和人類共存,外型也十分抽象。就如富人與窮人一樣,在同一個世界彼此卻差異甚大。
Images 16 of 16